近日,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发布“2022中国大企业创新100强”,恒瑞医药位列第5名,再度斩获国内创新领域荣誉。国内医药行业随着医药政策的改革,鼓励创新药研发并缩短其上市周期,药企也慢慢改革投向创新药,2022年国内创新药市场逐渐扩张,充满着机遇与挑战。
编者按:2020年10月17日,医疗科技·未来投资云峰会揭幕。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邀请到红杉中国、深创投、软银中国、高榕资本、联想创投、点石资本、启明创投、国科嘉和、远毅资本的多位顶级观察者,以云峰会形式,从投资角度剖析医疗大数据、药企创新服务、医疗机器人等多个医疗科技新领域的投资逻辑和项目经验。大会的开场,在蓝驰创投执行董事秦祯的主持下,软银中国资本合伙人江敏、联想创投总经理梁颖、高榕资本医疗健康投资顾问于江涛、深创投东北片区总经理李海永几位嘉宾,以《医疗科技投资的未来十年》,展开了一场圆桌访谈。
集采背景下,创新药成为医药行业的主要趋势,研发实力也代表了一家医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传统化学药、仿制药公司,纷纷向创新药转型,或加大研发投入,或直接收购创新类的医药公司。创新类的上市公司估值可以给到100倍以上,而仿制药公司只能拿到二三十倍的估值。所以,这些公司既不想在产品市场中溃败,也不想在资本市场上输棋。但是,医药创新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它既需要长时间的积淀,又非常的烧钱。
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头部的医药企业已经建立起强者恒强的壁垒。今天分享的医药公司研发实力排行榜中,恒瑞、复星、正大天晴、齐鲁、东阳光药、科伦药业等6家公司从2017年开始就稳居行业前十名。它们已经成功甩开了绝大多数的竞争对手,而且这样的差距只会越来越大,很难被逆袭。从全球的竞争格局来看,我们的创新药只处于起步阶段。截止目前,我们只有两款完全自研的创新药获得了FDA认证。
3、第三位千亿顶流诞生!葛兰被“越跌越买”,规模暴增百亿,重仓股曝光“医药女神”葛兰,成为了权益型基金经理中第三位千亿级基金经理。1月22日,工银瑞信基金、中欧基金陆续披露了旗下基金2021年四季报。数据显示,葛兰的管理规模突破千亿,达到1103.39亿元。与此同时,赵蓓的工银前沿医疗基金规模四季度也猛增85亿元。2021年四季度,葛兰增持片仔癀、九洲药业,赵蓓买入迈瑞医疗、昌红科技。
葛兰晋级千亿级基金经理1月22日,“医药女神”葛兰管理的5只基金公布2021年四季报。截至2021年底,葛兰的管理规模突破千亿,达1103.39亿元,较上一季度的970.01亿元增加了133.38亿元。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公募基金权益型基金经理中,管理规模超过千亿的只有两位基金经理,分别是景顺长城基金的刘彦春和易方达基金的张坤,二人管理规模分别为1026.15亿元、1019.35亿元。
4、第一家公开宣布申请科创板上的医药公司已诞生权威解读来了第一家公开宣布申请科创板上市的医药公司诞生了。3月8日晚间,港股生物医药公司复旦张江(1349.HK)发布公告称,拟申请在科创板发行不超过1.2亿股股票,每股面值0.1元。复旦张江是H股的“老兵”了。早在2002年8月,复旦张江就已在香港创业板上市,2013年12月转入香港主板。2018年,该公司的营收规模为7.4亿元,净利润1.3亿元。
如今复旦张江又计划分拆在香港主板和科创板两地上市。公告显示,复旦张江在A股发行完成后,在科创板发行的股本约占总股本的11.5%,总股本中还包括55.9%现有内资股和32.6%的H股。自2018年11月5日,设立科创板的计划被公布,整个生物医药板块都躁动起来。光大证券认为,科创板拓宽了创新型医药企业融资渠道,未来生物医药板块也可能成为科创板的主力板块。
文章TAG:投融资 创新 规模 企业 中国创新药企业投融资规模